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优化审计职责,不断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极大推动了审计事业发展。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相关规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难题,结合具体审计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即聚焦一个中心,把握两个要点,抓住三个环节,用活四个清单,做好五项工作。
一、聚焦一个中心
聚焦一个中心,即聚焦领导干部的经责责任,依据2019年7月中办、国办出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而且文件将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六种直接责任和五种领导责任都加以明确。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组必须时刻将审计事项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相联系,要对发现的问题加以区分,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则不应列为审计重点,但是同样一些表面看似微观、具体的问题,仍可能和领导的责任产生关联,应深入分析研究。
二、把握两个要点
把握两个要点,即把握好审前分析和项目组织方式,如何有效的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工作组织好,将任务完成好,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审计组可以提前设置若干分析小组,对不同领域、不同规划和不同模块开展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实践证明,审计组可以通过审前分析做到精准聚焦、准确定位,有很多分析成果在现场审计时可以被直接深化为审计取证单、审计底稿等,如前期分析人员通过比对数据,可以发现项目应开工未开工、已完工项目缩减投资额等疑点,为现场审计提供问题线索。
高效的组织模式对应有效的任务分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可按照各业务领域,设置综合组统一内外协调,再分设财政、民生等专业审计小组,小组长直接由审计现场负责人管理,这样极大地缩短了管理路径。审计小组是经济责任审计组最基础的架构,小组内结合审前分析的结果、形成的任务清单,将具体落实事项进一步明晰后再分解到组内每个审计人员,可以使组内每个审计